進入發表會主場,童子賢直接破題點出「台灣需要的是經濟實惠的電、高品質穩定的電、不排碳的電」,繼而帶出「全世界2年內要開徵碳稅,如果台電的發電一直含很高的碳,台灣的企業在產品行銷國際的時候,會面臨被課徵高昂碳稅的威脅,會失去競爭力。」
童子賢表示,最近聽到一種反核論調,說核三延役不重要,說核三發電一年只占6%,發電量很小,所以不值得重視。他強調「我認為這是錯誤的見解,這6%的電非常重要,尤其這是價格便宜,而且是不排碳的電力,怎麼會不重要呢?」

不僅如此,童子賢更進一步指出「廢除核二、核三之後,規劃使用的是已除役的麥寮燃燒煤火力發電廠、燒煤的興達火力發電廠,來支援發電,這更是荒謬。」
童子賢坦言,台灣減碳成績令人汗顏,台灣2024年不排碳發電,台灣會只有17%,核電站6%是便宜又穩定的選擇,每一度不排碳的電、價廉物美的電,都不應該放棄,發展綠電不是為了反對核能,為了經濟發展與高科技的競爭力,他建議「核能加綠能,核綠共存可增加台灣競爭力。」
「我們的減碳成績在全世界先進工業國家中,處在後段班、放牛班的地位。」童子賢搖頭說道,「台灣在過去10年的用電只成長了11.8%。低於全世界用電成長的25%,然而台灣卻面臨碳排放逐漸惡化的狀況,主要就是因為反核的緣故。」
政府近年努力發展綠能,童子賢說明,由於台灣先天土地狹窄,發展綠能困難重重,這就是我們必須認清的現實,台灣寸土寸金,珍貴的土地無法承受大量綠能的衝擊。他次提問「為什麼不讓核電跟綠電攜手合作,共同幫助台灣的環境,也共同幫助台灣的經濟呢?」他重申「每一度不排碳的電都很珍貴,讓核電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