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2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時事
南韓釋和平倡議踢鐵板 金與正狠嗆李在明:做白日夢!
2025.08.14 12:49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胞妹、勞動黨高層金與正今(14日)表示,北韓從未拆除對南韓的邊境宣傳擴音器,未來也不會這麼做,並批評首爾認為平壤在回應和平倡議的想法是「做白日夢」。

時事
南韓如何讓關稅降到15% 官員揭談判關鍵「稱讚川普、模仿川普」
2025.08.01 12:07
為了與美國前總統川普達成一項關鍵貿易協議,南韓談判團隊採取了相當不尋常的準備方式:角色扮演川普本人,並學習如何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與他溝通。最終,川普7月30日深夜宣布與南韓達成貿易協議,並對南韓商品關稅從25%降至15%,包含南韓出口汽車。

時事
美韓關稅開獎!川普宣布達貿易協議 稅率降至15%換3500億美元投資
2025.07.31 07:08
美國對等關稅談判的8月1日大限逼近,美國總統川普於30日表示,決定將對南韓的徵收關稅調降至15%,稅率從原先的25%成功下調。

時事
名家現場/切割、陽光與三金
2025.07.09 05:28
出身貧困的韓國新總統李在明,小學畢業就進入工業園區打工,因為家境原因中途輟學,靠自學完成同等學力考試,順利考上韓國中央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在京畿城南擔任人權律師。2010年當上京畿道城南市長,並在2014年連任成功。2017年挑戰總統初選未能過關,輸給文在寅;2018年擔任京畿道知事;2022年在大選中僅以0.73個百分點小輸給前總統尹錫悅。這次是他第三度角逐青瓦台,終於如願當上韓國第21任總統。2025年6月3日補選投票率高達793%,創28年來的新高。代表共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更以歷屆最高的得票數1728萬7513票、28年來最高得票率49.42%贏得總統大選。

時事
尹錫悅戒嚴後遺症!南韓國會通過修法 禁軍警妨礙國會運作
2025.07.03 17:46
南韓國會本週通過修法,明定禁止軍隊與警察在未經國會議長同意下進入國會大廈,同時也禁止任何阻礙國會議員進入議場的行為。此次修法旨在防堵去(2024)年12月爆發的戒嚴危機再度上演。

時事
南韓準法務部長太猛!「脫衣有肉」巨肌照瘋傳 網喊:去聽證會請穿短袖
2025.07.02 17:33
南韓準法務部長鄭成浩(정성호,音譯)以大肌肌在網路上掀起話題!這位年屆63歲的共同民主黨5屆議員,被提名為李在明政府首位法務部長,除了政治資歷深厚,超猛體態與運動背景意外成為關注焦點。

時事
梁東屏專欄/美韓台共同面對民主韌性的挑戰
2025.06.20 10:58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人員6月6日身穿迷彩服在加州洛杉磯市時裝商業區、華埠及家得寶賣場等地發動大規模突襲,拘捕了45名非法移民,結果引起當地勞工恐慌進行抗議而跟執法人員發生衝突。抗議者高喊口號並投擲雞蛋,執法人員則發射催淚彈、閃光彈。

時事
李在明剛上任不熟?英國首相認錯人 握手「翻譯人員」畫面曝
2025.06.19 15:34
G7領袖峰會日前於加拿大登場,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被發現,疑似把1名翻譯認成剛上任的韓國總統李在明,主動上前握手,發現有誤後驚呼了一聲,有些尷尬。

時事
掌握李在明兒子婚禮細節!放話「一舉消滅」 50多歲韓男被抓了
2025.06.12 16:07
南韓警方今(12日)指出,一名男子先前在網路上揚言將闖入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兒子的婚禮,「一舉消滅」李在明家人,而警方也在日前抓獲嫌犯,為一名50多歲男子。

時事
總統豁免權護體!李在明涉違反《公職選舉法》 首爾法院:無限期延後審理
2025.06.09 20:39
總統豁免權護體!有關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一案,首爾高等法院今(9日)表示,相關審理程序將無限期延後。

時事
韓總統走馬上任5/習近平祝賀李在明 11月可能訪韓!中國外交部嗆美國別挑撥
2025.06.04 17:49
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今日宣誓就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賀當選,習稱高度重視中韓關係發展。中國外交部奉勸美國停止挑撥中韓關係。此外,習近平2月時透露有意在11月於慶洲舉辦的APEC峰會期間訪韓。

時事
韓總統走馬上任4/才喊終結分裂!李在明秒見朝野代表釋善意 強調協商精神
2025.06.04 14:56
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今日宣誓就職,強調要當全民總統,同時喊要成為終結分裂政治的總統,隨即就在國會議長的安排下與朝野代表共進午餐,會中強調「該讓步時就讓步,該妥協時就妥協,尋找盡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的政策,從而改善國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