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網友留言分享親身經歷,「我去挖過,海水跑進去,耳朵完全聽不到聲音,後來醫生吸出一堆耳屎,波的一聲,耳朵瞬間暢快」,有人認為自己用棉花棒永遠挖不乾淨、有風險,有人則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知道耳鼻喉科有幫忙清耳垢的服務「原來可以這樣喔!」;底下也有醫師現身說法,表示更希望民眾不要隨意自行挖耳朵,因為「有些人會把耳屎推得又深又緊,然後很難處理又痛。」,尤其是孩子的耳道比較敏感、自行操作風險更高。
新北市「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曾發布影片提醒民眾「耳垢不要亂挖,請交給專業的。」貼文提到:「夾耳垢這件事情,就像開車一樣,你以為是日常再平凡不過的事,卻有可能一個不小心,造成嚴重的後果。」,外耳道若因為過度或不當清理,可能引發慢性外耳道炎、破皮、急性發炎,甚至耳膜意外損傷。
診所指出,在正常情況下,耳垢會隨著咀嚼或開口說話時外耳道震動慢慢往外移動,像頭皮屑一樣自然脫落,並不需要刻意清除。遇到耳垢非常黏、阻塞情況,醫師通常會先用軟化劑(耳滴)處理,再用專業工具清除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