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6 11:24 臺北時間

【寫客文】桃園上四湖土牛溝脣个王屋

mm-logo
時事
【寫客文】桃園上四湖土牛溝脣个王屋
0:00/0:00

文/廖佳仁(海陸豐野客)

中壢客人,楊梅富岡(伯公岡)出生、於桃園市中壢區新街國民小學任教至今已屆有36年(腔頭:海陸腔)

今晡日愛摎大自家紹介个係,在現下桃園市楊梅區伯公岡(這下安到富岡)上四湖(這下安到上湖)「土牛溝」脣个王屋,佢兜屋旁脣還識有一隻「土牛陂」。

西元1852年(咸豐2年)2月8日在《淡新檔案》記錄有〈大溪墘(註1)業戶吳順記為頑佃姜阿壽等不遵前斷抗納租穀如故稟請淡水廳同知張啟煊飭差勒拘押納〉案,在清朝時代个業戶有所謂个大租戶摎細租戶之分,大租戶係負責向清朝官府繳納租穀个原始登記墾戶。

毋過實際上,大體都無實地去進行土地開墾摎耕作,係分包分細租戶去貌(註2),這兜細租戶正係實際落到該隻地方,摎地方密切接觸个業主。問題係,愛開墾个所在還係盡大,故所,細租戶除了自家開墾耕作以外,也會招兜佃農來𢯭手,這兜佃農正係實實在在踏入田肚項,咬薑啜醋,拚死拚生,在該賭生命个人。

桃園上四湖土牛溝旁的王家。廖佳仁攝
桃園上四湖土牛溝旁的王家。廖佳仁攝

逐年,做煞(註3)收冬戲後,年下(註4)偎年前就愛向細租戶、大租戶納租,佃農自家愛摎穀吹風晒燥,請牛車摎穀包車去(註5)大租戶指定个地點,像係「公館」抑係「船頭(註6)」這兜地方。大租戶一般會派人在「公館」,無斯喊細租戶𢯭手去收租,假使係有人繳毋出租金个時節,就愛分佢兜負責收租个人捉去「坐管仔(註7)」,等屋下人拿錢銀來贖。

大租戶係講收毋著租,錢銀又毋罅用个時節,就愛向下尋,尋細租戶,尋佃農來收。係講,細租戶摎佃農繳毋出租,抑係抗繳租金該量時,大租戶就會去告官,之後就會出現頭前所講个,官府派差下鄉來捉人,押人去納租。

這隻案仔,一直鬧到1856年(咸豐6年)9月15,竹北二堡大湖口庄个總理戴朝清、桃澗堡中壢13庄个總理王作霖摎咸菜甕个墾戶姜殿邦3儕正摎該兜佃農、小租戶等所欠个租穀分作幾卯(註8),先收回一兜繳到四湖庄「鄭恒利(註9)」公館,交該管事王金壽存貯,其印串(註10)隨收隨分各佃戶執照。

王金壽係四湖「三槐堂」王屋第18世「壽」字輩子孫,來臺第3代,王屋來臺祖係第16世个王廷貴。傳到第17世个王閎卓,1786年(乾隆51年)11月初10出生,降兩個細人仔︰金壽與永壽,1862年(同治元年)過世,享年77歲,就得著誥贈奉直大夫(註11)个名銜。

上四湖王屋旁脣還有一搭地名安做「公館」,這下个「上湖國小」附近,做得證明《淡新檔案》个記錄正經係有影个,這「土牛溝」脣个故事還有盡多,另日有閒時正來摎大自家法,承蒙你,有閒正過來尞!

桃園上四湖土牛溝旁的王家。廖佳仁攝
桃園上四湖土牛溝旁的王家。廖佳仁攝

註釋

(註1)大溪墘之「大溪」係指現今之「社仔溪」,「墘」即客語之「脣」。
(註2)貌︰承包。
(註3)做煞(海陸音sod)︰做完。
(註4)年下︰近年關的時候。
(註5)車去︰用車載去。
(註6)船頭︰即「船頭行」,台灣早期海港、河港聚落商業發展的重要建築類型,即店鋪住宅。
(註7)坐管仔︰即「坐牢」。
(註8)卯︰批次。
(註9)鄭恆利︰新竹竹塹城鄭用錫家族商號之一。
(註10)印串︰收據、憑證。
(註11)奉直大夫︰奉直大夫為文散官,即有官位無實權,位階為從五品。其妻逝後稱「宜人」,位階比一般客家過世之婦女所稱「孺人」七品較高。

華語

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是,位於現在桃園市楊梅區伯公岡(現名富岡)上四湖(現名上湖)「土牛溝」旁的王家,他們屋旁附近還曾有一口「土牛陂」。

1852年(咸豐2年)2月8日在《淡新檔案》記錄有〈大溪墘業戶吳順記為頑佃姜阿壽等不遵前斷抗納租穀如故稟請淡水廳同知張啟煊飭差勒拘押納〉案,在清朝時代的業戶有所謂的大租戶與小租戶之分,大租戶是負責向清朝官府繳納租穀的原始登記墾戶。

但實際上,大多都非實地去進行土地開墾與耕作,而是分包給所謂的小租戶去承包,這些小租戶才是實際進到那個地方,與地方密切接觸的業主。問題是,要開墾的地方還是很大,因此,小租戶除了自己開墾耕作以外,也會招些佃農來幫忙,這些佃農才是實實在在踏進田裡面,咬薑啜醋,拚死拚活,在那裏賭生命的人。

每年,做完收冬戲後,靠近年關得過年前就要向小租戶、大租戶去繳納租穀,佃農自己要將穀物風乾曬淨,請牛車將穀包載運去大租戶指定的地點,像是「公館」或「船頭行」這些地方。大租戶一般會派人在「公館」,不然就是叫小租戶幫忙去收租,若是有人繳不出租穀的時候,就要被他們負責收租的人抓去「坐牢」,等家裡人拿錢財來贖。

大租戶若是收不著租,錢財又不夠用的時候,就會向下找,找小租戶,找佃農來收。若是,小租戶與佃農繳不出租穀,或是抗租的時候,大租戶就會去官府控訴,之後就會出現前面所講的,官府就會派官差下鄉來抓人,押人去納租。

這個案子,一直鬧到1856年(咸豐6年)9月15日,竹北二堡大湖口庄的總理戴朝清、桃澗堡中壢13庄的總理王作霖與咸菜甕的墾戶姜殿邦3人才將那些佃農、小租戶等積欠的租穀分作幾批,先收回一些繳到四湖庄「鄭恒利」的公館,交該管事王金壽儲存,收據則隨收隨分給各佃戶執照。

王金壽是四湖「三槐堂」王家第18世「壽」字輩子孫,來臺第3代,王家來臺祖是第16世的王廷貴。傳到第17世的王閎卓,1786年(乾隆51年)11月初10出生,生2子︰金壽與永壽,1862年(同治元年)過世,享年77歲,就得到誥贈奉直大夫的名銜。

上四湖王家附近還有一塊地名叫做「公館」,現在的「上湖國小」附近,可以證明《淡新檔案》的記錄真的是沒騙人的,這「土牛溝」旁的故事還有很多,改日有空時再來與大家聊聊,承蒙你,有空時再來玩!

更新時間|2025.08.16 11: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