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洪藝晅/台北報導】《靛花tien faˊ》處暑號今(15)天出刊,在這份最美客家季刊邁入第20期之際,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在台北市水星書店舉辦「The Wallpaper」攝影展,透過「報紙」呈現8位《靛花tien faˊ》季刊攝影師鏡頭下的客庄。這8位攝影師,並非全部都是客家人,但透過鏡頭重新認識客庄。出生新竹新埔、現居恆春的邱家驊便說,「以前我對客家相當疏離,但藉由靛花,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客家人的身分。」
《靛花tien faˊ》季刊發行屆滿5週年之際,客傳會舉辦「The Wallpaper——八位靛花攝影師的客家影像紀事」攝影展,邀請邱家驊、林家賢、陳安嘉(阿嘎)、林科呈、李維尼、蔡耀徵、王牧薇、Kris Kang等8位《靛花tien faˊ》重量級攝影師,將過往拍攝的客庄珍貴影像與讀者們分享,並在今天下午舉辦開幕茶會。
有別於一般攝影展透過相紙裱框呈現作品,客傳會「The Wallpaper」攝影展採用「報紙」形式,將照片以報紙材質印刷,拉近作品與讀者的距離,引領讀者從輕盈的新聞紙面縱覽客庄,感受不一樣的客家視覺敘事。


《靛花tien faˊ》主編楊孟珣分享,由於紙本季刊的版面有限,常有許多遺珠之憾的影像,很高興能透過這次攝影展,讓更多精彩的作品被看見。
「每次企劃,我會先想像視覺內容,收到創作者的稿件後,就像拆盲盒,他們總能把我的想像化為真實,甚至超越我的想像。」楊孟珣說,擔任主編就像一趟幸福的旅程,「五年,可以有些累積,但也可以保有年輕的心態,」希望大家看完展覽能有一些共鳴,將這份感動帶到生活裡慢慢發酵。
攝影師邱家驊自創刊至今,持續為《靛花tien faˊ》拍攝,他負責季刊中的美食專欄,每一期季刊都有專門的食譜欄位介紹客家料理。邱家驊笑說,因為大部分都是拍食物,所以每次工作,他都可以吃得很飽再回家。


父母都是新竹客家人的邱家驊坦言,他其實不太會說客家話,爸媽小時候也不想跟他講客語。但他為《靛花tien faˊ》季刊的文化使命下了溫暖的註解,「我以前接觸到客家話,就是過年回家,或是爸媽罵我的時候。但藉由拍攝《靛花tien faˊ》與客庄,我更能夠認識自己客家人的身分」。現居恆春的他,回到新竹一定會到粄條店吃一碗粄條,「代表我回家了。」
同為新竹人的王牧薇,媽媽今天也有到現場。從小住在香山濕地旁的他,因為「靛花」重新認識生長的土地,並且拍攝一系列新竹香山濕地的照片;而非客家人、現居花蓮的李維尼則說,他透過拍攝,發現原來從小到大接觸的人事物中,有這麼多與客家有關,客家人更並非外界刻板印象所說的勤儉與吝嗇。
今天下午在水星書店舉辦的開幕茶會,除了邱家驊、王牧薇、李維尼,還有林家賢與蔡耀徵也到場,他們親自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攝影作品與創作理念,以及自身與客家的點滴。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表示,此次希望透過報紙型態的展覽,傳達高度自由的藝術本質。《靛花tien faˊ》傳達的並非新聞而是文化,「文化不會過期,可以一直放在心裡,甚至可以傳家。」他指出,在網路時代,人們容易輕忽紙本的價值,但客傳會堅持透過紙張的溫度與質感,傳遞深刻的文化內涵。
客傳會自2020年開始發行《靛花tien faˊ》季刊,持續透過影像、文字以及排版設計,傳遞新世代客庄美學文化,獲得各界熱烈迴響,更曾獲得金鼎獎肯定。
客傳會表示,「The Wallpaper——八位靛花攝影師的客家影像紀事」攝影展,是一場關於土地、人與客庄記憶的影像聚會,也一種「原來你是客家」的悸動。攝影展即日起至8月24日在台北市水星書店免費舉行,並會在8月24日邀請攝影師Kris Kang與《靛花tien faˊ》季刊總編輯李取中對談。展覽期間,邀請所有人停下腳步,一起透過攝影師的鏡頭,重新認識既熟悉又陌生的客庄生活角落。
「The Wallpaper」
八位靛花攝影師的客家影像紀事攝影展
展期:8月14日(四)至8月24日(日)12:00至20:00(免費參觀)
地點:水星書店(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28號2樓/紙街咖啡樓上)
參展攝影師:邱家驊、林家賢、陳安嘉(阿嘎)、林科呈、李維尼、蔡耀徵、王牧薇、Kris K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