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煜穎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3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財經理財
理財專題/新青安催買限貸令急煞 打炒房1年爆3亂象
2025.08.12 05:29
2023年8月新青安政策橫空出世,房貸利率1.775%好甜,民眾漏夜紮營排隊買房,交易量創下11年新高;但短短1年風雲變色,2024年9月央行限貸令開鍘,阻斷熱錢流向房市,讓原本炙熱的市場瞬間急凍。

財經理財
理財專題/違約潮與爛尾蔓延 限貸令風暴全面拆解
2025.08.12 05:29
史上最嚴限貸令(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將滿週年,後續效應不斷發酵,專家逐一示警,從個人貸款到建商爛尾,若不正視恐引發更大規模問題,造成房市更大衝擊,最終受傷的仍是消費者;此外,專家提醒,違約賠付金動輒數十萬元到百萬元,準備交屋民眾應積極和建商談判、向專業人士求援,避免內傷。

財經理財
限貸令後遺症1/貸不到款只好賠違約金解約 首購族嘆政策衝擊卻由民眾買單
2025.08.10 05:28
現階段民眾買房,「卡貸」是普遍現象,尤其貸款成數與期待有落差,因為頭期款準備不足而賠償違約金的情況時有所聞。有爭議的是,政策衝擊究竟該歸責於誰?

財經理財
限貸令後遺症2/簽約時沒限貸、交屋時貸不到 限貸令引爆信賴危機
2025.08.10 05:28
依據預售屋定型化契約「貸款約定」,在不可歸責雙方前提下,若建商配合銀行核貸金額和原先預定貸款金額落差在30%以內,建商應依原承諾貸款相同條件讓客戶分期清償;問題是,不是所有建商都具備長期財務風險承受度,且嚴格來說,建商也受限貸令波及。

財經理財
卡貸風暴1/29年最大交屋潮撞上限貸緊箍咒 自住需求民眾成苦主
2025.08.07 05:28
當史上最嚴的限貸緊箍咒,強碰29年來最大交屋潮,等待交屋的民眾一夕間成了房貸受災戶。原本說好的「整批房貸」,被銀行臨時放鴿子;也有人遇上建商資金斷鏈跑路,慘變爛尾樓孤兒;更有人卡在成屋鑑價保守、放款水位吃緊,苦等排撥仍貸不到錢,最終被迫違約斷頭。政府打炒房,卻誤傷了無辜自住客,一場前所未見的房市糾紛風暴,正在全面引爆。

財經理財
卡貸風暴2/新青安變房市興奮劑? 限貸週年前夕專家示警:後患才剛開始
2025.08.07 05:28
2023年8月,新青安端出寬限期5年、貸款成數8成、年限40年、利率1.775%超誘人條件,吸引大批民眾上車,不少人因此圓夢;多位專家指出,政府「新青安」政策立意良善,但在房價高檔釋出利多,引起自住者追價恐慌,如今貸款水位不足,限貸令若無更具體的配套措施,反讓有自住需求民眾捲進風暴。

財經理財
卡貸風暴3/新青安排擠、首購被錯殺 貸款難度狂飆原因曝
2025.08.07 05:28
中央銀行在2024年8月採取道德勸說,要銀行自主控管2024年第4季至2025年第4季不動產貸款總量,雖未涉及個別貸款者,全體銀行仍依令自主緊縮,以致間接拉升買方的貸款條件;滿水位銀行婉拒收件,選擇性變少情況下,民眾也只能接受願意收件銀行開出的條件,因此感到貸款困難度飆升。

財經理財
限貸令亂象1/買房美夢變噩夢!貸款縮水百萬 5寶媽嘆:只能吞下違約金
2025.08.04 06:28
2023年8月新青安政策橫空出世,催出房市買氣,民眾漏夜紮營排隊買房,交易量創下11年新高;但短短1年風雲變色,2024年9月央行限貸令開鍘,阻斷熱錢流向房市,讓原本炙熱的市場瞬間急凍,只不過因政策利多上車的民眾卻成了犧牲者。

財經理財
限貸令亂象2/銀行趁亂打劫? 首購族爆:有條件放貸成潛規則
2025.08.04 06:28
銀行貸款水位不足,新青安排撥更是排擠首購族額度,原本該輕鬆過關的首購族面臨被斷頭壓力;多位首購族向本刊表示,為了「搶貸」只能為難接受銀行開出條件,為的是提升內部評分數,但對財務壓力已經相當沉重的房貸族來說,無非雪上加霜。

財經理財
限貸令亂象3/限貸令引爆建商金流危機 專家示警:爛尾樓恐掀骨牌效應
2025.08.04 06:28
金龍海嘯重挫房市,交易量大幅銳減,建商資金緊縮疑慮再起;今年以來,嘉義、花蓮驚爆爛尾,全台零星個案不斷傳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依舊緊掐建商資金命脈,專家擔心,爛尾恐如骨牌效應從二線城市延燒到都會區,而受傷最深的還是買方。

財經理財
限貸令亂象4/預售屋解約潮席捲全台 消基會:多數家庭形同斷頭
2025.08.04 06:28
銀行貸款水位不足,申貸條件門檻提高,貸不了款的民眾飽受煎熬。消基會示警,台灣預售屋市場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那就是,消費者承受賠付鉅額違約金與合約法律責任的雙重打擊;此外,面對龐大退戶潮,也可能造成建商資金斷鏈,對市場衝擊又多一層。

時事
對台關稅20%/川普祭20%對台關稅衝擊可控 專家揭真正關鍵在232條款
2025.08.01 12:47
美對台對等關稅稅率20%,台股開低後跌幅收斂,專家解讀,市場反應不大,顯然在可接受範圍,但對工具機、自動化設備和重電、自行車4大產業有傷;此外最大衝擊仍在232調查結果,也就是半導體關稅細節,依然懸而未定。